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深圳四杰”质疑万科:挟持中国地产与房价

发表于2008-01-27
“深圳四杰”质疑
万科:挟持中国地产与房价 



(地产思想“深圳四杰”:高海燕、茅巍、秦刚、戴欣明)
高海燕:全面反思土地交易机制 不做土地营销
 
反思土地交易机制
 
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城市营运研究中心主任高海燕表示:“通过此事,我认为首先要全面反思现行的城市土地交易机制。现在还没有任何因素能够消除地方政府经营土地的动机,土地是“财神爷”,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,是城镇当地领导的“钱袋子”,现在没有相关体制和政策能消除地方领导经营土地的动机,这个动机不消除,无限制地让土地价值最大化的冲动就永远也不会消失,有这种冲动存在,地方政府毫无疑问会开展土地营销,现在不是土地出让,而是政府在做土地营销。政府在不断想办法包装炒作,把土地价值做高,获取财政收入,这个是要反思的。
 
土地整体规划
 
高海燕认为,“目前的土地规划制度存在一定缺陷。”“目前,地方政府出让地就像开发商卖房子一样,分一期、二期、三期,不断地推高土地价格,我觉得应该参照香港的购地制度,把所有要出让的土地做整体规划,一年内安排好开发事宜,让所有竞争中的开发商对土地供应量有真实判断,而不是隔一段时间拿一块地出来,短期内让大家同时疯抢某块地,从而推高局部地块的地价,不断提升了整体的土地价格。”看来,采用招、拍、挂等方式出让土地本身是进步,但是,不能只做表面文章,要从本质上解决问题。 
 
开发两年限制要严格执行 
 
同时,这个时候应该强力地推行,一直难以实现的“开发两年限期”的要求。很多开发商为什么能够储备土地?其实是因为开发效率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,很多开发商先开发一期,然后不断的囤地,全国各地都存在这种分期开发的情况,不断拉高了房价,很多开发商用房子来到了地方政府二线、三线城市没有限制得很好,包括到今天很多的一线城储备土地,经营房地产变成了经营土地。 
茅巍:高价拍地为楼市烧阴火,双轨制抑制房价
 
房价泡沫,从一级市场上遏制
 
对于广东地王事件,茅巍认为:“现在我们延续招标拍卖和挂牌三种模式,是不是最好的土地出让模式,确实是需要探讨的。本身市场出现供求紧缺,房价不断攀升的情况下,如果政府不从一级市场这个龙头上去遏制高房价,实际上没有真正站到一个调控层面的高度去抑制房地产泡沫,反而助长了现在房地产的泡沫,特别是拍卖的方式。首先我认为拍卖的方式就有问题,尤其是地王这种拍卖方式有问题。最近我们推地都是采取招标的方式比较多一些。拍卖容易引发这种互相搏杀,价高者得,不容易理性地去操作。”
 
双轨制抑制房价 
 
对于抑制房价的相关措施,茅巍说出了自己的独道见解:“在房价快速上涨的时期,双轨制是抑制房价的良方,道行,加快政府政策性住房的建设,这是政府的责任,发展商都干高利润的活儿,普通老百姓的居住问题就没有人去干了。而且在一级市场就推政策性住房用地,来调和高房价、高地价。有了一定比例的政策性住房,再拍其他地,相信价再高也高不到哪时去,所以要两手抓。” 
 
示范效应后果可畏? 
 
对于此次事件的影响,茅巍认为:“我觉得现在东莞出现这种局面的话,如果不加以警惕,有可能这个场面会愈演愈烈,如果在深圳现在再拍地的话,超过现在的价格也是情理之中,这样一来,会给全国的房地产带来一些示范效应。可能开发商也会学着这个方向往下走,使得我们一级市场价格越来越高,不利于房地产的健康发展。” 
戴欣明:广东地王,政府形象受影响?
 
鹬蚌相争,无人得利?
 
对于东莞拍出广东省地王,戴欣明表现得有点意外:“我还以为深圳拍出全省地王呢,没想到在东莞拍出每平方米1.5万的地,而还有几家大地商引起争议,可谓鹬蚌相争,渔翁得利与否就不得而知了。土地拍卖是价高者得,而工程投标却是价低者得。目前,不得不说整个招投标体系有些不合理,香港也在招投标,但是人家有70%的政府性住房,保证大部分人有房子住的前提下再价高者得。”
 
政府形象受影响?
 
此次拍卖引发了诸多争论,有人表示不公,要求重拍等等,戴欣明认为:“土地拍卖也体现了政府的形象,这样的结果我认为有损于其形象,是拍卖师不负责任也好,是技术条件差也好,最后的结果导致大家认为政府做有点大意。在资本主义和纯粹的市场经济下,寡头们和政府的关系是息息相关的,这样可能会引起一个不好的印象,事实可能不是这样的,但是给民众一个不好的印象,以为这个公司和政府之间如何有默契,这个做法有损于政府形象。”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