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房市正处于最敏感时期 5月房交会或成烫手山芋

发表于2008-02-29
每年,杭州都有春秋两季的房产交易会。春季的由杭州市房管局主办,秋季的由浙江省房协主办。但是现在这事倒显得有些微妙起来,房管局已经放话春季房交会他们不会搞,要做也是由省房协办,而省房协却说,到底在什么时间办,现在还没确定。

这件事颇为吊诡,房产交易会对主办者来说,是一件稳赚大钱的事。首先,每个展位利润丰厚。在房交会中,每个展位至少租金万元以上,好的展位更要加价,而主办者向场馆租赁的费用仅在千元左右。再者,销路不愁,常常有大型房产商会一次拿下三十个展位,前些年世贸中心已能满足需求,而近两年必须再加上和平会展中心。所以,春季的房交会,常常在年前就开始招商。而今年,却迟迟不动。

在如此大的利益面前,却犹犹豫豫,只能说明这其中风险也非常巨大。这风险主要来自于政治层面。房交会的主办方或是官方或是与官方有密切联系的协会。因此,政府的态度对他们有相当大的影响。如果能确定房交会能平稳进行,两者都愿意作为主办,也许还会抢着主办。但是,交易会中如果出现大涨,或大跌,都可能会引起政府不快。房产交易会要一直办下去,如果仅仅因为一届,而影响了以后,实在不划算。这就是这次房交会的日期到现在还未明朗的原因。

主办方认为这届房交会是涨还是跌呢?在这敏感的时刻可能是怕跌更多些吧。

万科一直认为楼市的拐点到了,近日另一个大地产商绿地也附和了这一观点。上海绿地的老板张玉良,这家上海房企的领军者,让绿地旗下项目孝贤坊紧追万科,打折额度更是高达10%。这个“元宵节”其实对房企来说过得不平静。因为这一天成为“打折”的关键时点。这一天通常是房地产企业一年销售周期的起始,正有大量地产商的新楼盘等待推出销售。

元宵时,万科在上海的“打折”牵涉的楼盘颇多,且基本为在售楼盘,白马花园、四季花城、假日风景都牵涉其中,优惠幅度为5%。这在一贯以上涨为主旋律的上海楼市,实属罕见。

而张玉良的出手比王石更为阔绰,一打就是10%。他说:“全国市场情况很难说,但是,上海市场可以肯定,不会再大涨了。”在判断市场不会大涨,而楼盘价格有了大幅上涨时,绿地也选择降价。

全面的货币、信贷紧缩政策,似乎也正在成为降价理论上的原因所在。这次的宏观调控不仅仅针对房地产,银根紧缩等货币政策是针对整个经济过热、通货膨胀的势头,是一次宏观战略的调整。

王石在非公众的场合,提醒同行,“拐点就是秃子头上的虱子,明摆着”。

土地流拍在全国已经屡见不鲜。春节之前,一块被视做北京新生“地王”的15号地块最终流拍,表面原因是没能凑足三家投标者,但实际情况却是,最终有一家房企因难以筹备足购的现金,而不得不在投标前放弃,而春节之后,厦门又有六块土地最终流拍。

而另一大地产商碧桂园集团(下称“碧桂园”)也颇为麻烦。2月17日,碧桂园的公告显示,碧桂园与美林就发行及认购以美元结算、人民币面值的5年期可换股债券签订了协议,债券本金总值5亿美元(约合35.95亿元人民币),集资所得将为新项目融资和偿还银行贷款。

虽然,近两年碧桂园自诩在银行信贷方面资质良好,并估计其在2007年获得了中行、农行、工行、建行等银行共计约200亿元的授信额度。但从去年年底开始,受国家信贷政策的影响,这些贷款额度在事实上已经被冻结,并不能使用。

其实,早在2007年10月份,碧桂园就公告称,因公司经营需要,董事会同意向海外市场发售一次性还款的优先票据,最初的意向规模为15亿美元,后又压缩到10亿美元。原先想进行战略扩张,购买土地。但恰逢国土部土地政策持续高压,国际金融市场震荡,碧桂园2007年10月份的发债计划未果,被无限期推迟。

值得注意的是,2月17日,碧桂园虽然通过了美林发行的债券,但在使用方向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。募集资金净额中有50%用于抵押资金;40%用于偿还一般性债务,余下的10%用做一般运营资金,所有的钱都几乎用来还债,而不是进行扩张了。

更为值得关注的是,在去年,碧桂园大股东杨惠妍以高达1300亿元的个人净资产,荣登中国首富宝座。但去年10月份以来的短短3个月,其拥有的股票市值缩水高达600多亿港元。几乎少了一半的资产。

这就是现在的楼市,处于最敏感的时期。似乎再也经不起一点风吹草动。杭州的楼市,现在受影响虽然不大。万科的大规模降价也未触及杭州。但是,却影响到了春季的房交会,让它有些难产。实质性的趋势,还有待看后几周的变化。
上一页|1|
/1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