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一页|1|
/1页

主题:生产救灾物资的企业忙不过来 永康市民纷纷进车间做义工

发表于2008-05-19
本报消息17日下午1时,载有1万把工兵锹的救灾物资专列从杭州奔赴四川灾区。永康市康津休闲用品公司加了整整一通宵夜班的30多名“编外员工”也舒了一口气。

   这30多名“编外员工”与该公司总经理楼嘉宁素不相识。他们是为了让工兵锹如期交货才自发走进“康津”车间的,不要一分报酬。

 汶川大地震发生后,永康市五金生产企业纷纷赶制切割机、发电机、铁锹等灾区急需的抗震救灾工具。

 看到一些官兵用手在废墟里挖掘,双手受了伤,楼嘉宁很快联系上了成都军区,决定捐赠1万把自己企业生产的军用辅助装备产品———工兵锹,价值35万多元。

 工兵锹虽然结构简单,但装配需要大量手工活,要在两天内交货,难度相当大。正当楼嘉宁愁眉不展的时候,不少永康市民打来了电话,主动要求增援。搞家政服务的单爱莲带来了8个姐妹:“我们没有什么技术,做包装工、装卸工没有问题。”

发表于2008-05-19
在永康不少五金企业加班加点生产救灾工具的时候,总有不少市民主动和企业联系,“请求”提供一个帮忙的机会。

  “虽然我们到不了灾区,但在这里也能为灾区人民做点事。”连续上了3个夜班的永康市民李国耿说。

上一页|1|
/1页